我们是思进,品牌互动营销机构。

We Are PID, Brand Interactive Marketing Experts.

提供基于正确营销战略下的优质沟通产品。

Provided based quality products under correct marketing strategy.

我们不仅描绘精彩的品牌视觉,还描绘精彩的机会。

We not only depicts vision brand, also depicts opportunity.

创意,是一个永远的行业命题,是竞争实力的最根本体现。

Creativity is the most expression strength competition.

我们帮助具有前瞻性的企业触及一切可能!

We help forward-thinking enterprises all possible!

做他人未做,用我们的设计感动每个领域,每个人。

Do others not done touched each area, with our design.

我们坚信敏锐的洞察与不屈的创新精神可以赋予品牌灵魂。

We firmly believe unyielding innovation can be given soul brand.

每一次的合作,都力求品牌的极致表现。

Every cooperation, have sought expression brand.
  • 05
    07

    2016

    关于移动App的思考

    问题一:什么是好的移动互联网产品?

     

    对于什么是一款好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目前没有非常明确的一些定义。我更愿意去思考什么是一个好的移动App,我觉得可以用以下几个词来概括:“需求明确、简单、移动化”。

     

    “需求明确”指的是你做这个应用最开始必须有个明确的用户需求及用户使用情景,比如微信满足用户与好友交流的需求,浏览器满足用户上网的需求,酷狗音乐满足用户听音乐的需求;而假如你这个需求属于一个大众化的需求,我觉得发展前景就比较好了,比如公交查询,酒店预订,这类都属于大众化的用户需求;而查询病症临床表现,便属于小众需求,同样有市场,但是小很多,需要更专注;

     

    “简单”,指的是整个应用从核心需求上讲应该是只满足用户一个点的需求的,国内很多应用都喜欢做得大而全,其实我觉得这个是违背移动App最初的设计理念的;其次简单指的是用户使用和操作上,应该是单线条逻辑的,你在互联网产品上可能一个页面有很多不同的关注点,可以有很多个按钮,因为鼠标可以滑动去点击,而App在某个页面你最好弄清用户该情景下最核心的意愿,否则用户迷失的结果就是直接退出关闭应用;

     

    “移动化”,为何在这里提到移动化,这个纯属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目前很多下载量大的应用充其量只能算一款好的手机应用,不能算一款好的移动应用,譬如很多传统互联网端移植过来的产品。移动化指的是满足用户一个移动模式下的情景需求的,比如百度地图,我就认为是一款好的移动应用,因为它确确实实能在我移动过程中起到很大的帮助;业内常说的LBS,如果用得好的,我个人也认为能够属于好应用的范畴,之前无论什么应用都加个LBS,这个就是瞎搞,比如百度的浏览器,我就觉得奇怪,在里面加定位,告诉你附近的东西,这个就是LBS使用不当的例子,强奸用户的需求。

     

    问题二:对比互联网产品,做移动App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最大的困难或挑战是什么?

    我是从传统的做互联网产品转向做移动App的,所以这个问题深有体会,我在上一篇博文中有提及,在做移动应用用户体验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去考虑传统互联网没必要考虑的平台、效率、能耗的因素;首先是你的App使用哪一个平台,是Android、IOS还是包括Windows phone这些平台呢,因为平台不同就直接导致体验上的差异,虽说现在主流平台的体验开始趋同,但是你不得不去面对那些可恶的屏幕分辨率,pad or phone,系统版本兼容,内存不足而导致应用崩溃的问题,而无法长久持续的电池也是你要去考虑的问题,要充着电才能玩的应用,就不能称为移动产品了;

     

    当然与互联网产品比较,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屏幕的大小和使用情景的不同;传统的互联网产品你要考虑信息布局、导航设计,因为你的屏幕尺寸足够你去展示很多东西,而一般手机4.0左右的屏幕,放个banner广告都嫌它占地方,所以如何在这个这么小的屏幕内凸显出功能核心和交互点尤为重要;其次传统互联网产品大部分属于你坐在电脑桌前使用的产品,而App的使用很多时候可能是你边走着路、搭着公交地铁、蹲着坑、躺在沙发睡在床上时候的,这些其实让应用产品设计更有难度的。

     

    问题三:是否曾设立一些市场目标,有哪些有效的方式来达成这些目标?

    其实每家公司都有各自的推广心得,来来回回就口碑啊,社会化,渠道广告之类的,这里我重点说几点自己的看法:(首先是建立在产品用户体验和需求的没太大问题的前提下的)

     

    1、全渠道覆盖,目前中国光Android就有上百个渠道,这个是很多开发者维护起来非常困难的一件事,ios除了官方的Appstore还有91这类型的越狱渠道,你先思考一下自己的应用是否已经做到全渠道覆盖,保证让用户找到你的应用,假如每个渠道能够给你带来500个下载量,其实你的应用就有50000的下载了。我所了解到一个情况,以正点闹钟为例,他们的研发团队在珠海,而即便他们现在团队不大,他们还是安排了几个人在北京做市场的工作,这样子一定程度保证了产品在市场上是接轨的,广东这边有很多好的移动互联网公司,UC、微信、3G Go系列产品都有专人在北京维护这些应用渠道;

     

    2、其他推广渠道覆盖,广告联盟、垂直类门户、大型综合平台、应用预装市场;其实这些对于很多开发者来说都是属于门槛较高的渠道,用户量都是属于比较多的平台,但是实际单用户的价值其实很小,举个例子,UC浏览器有个比较成熟的移动流量联盟叫U盟,通过互换流量来获得利益,而假如通过这种类型的推广,第一个门槛高,前期要掏钱买别人的流量,其次单用户价值其实非常低,很可能下了就删了,而且用户规模也只能是重点的情况;这里面几个渠道我建议重点在垂直门户,因为相比其他几个它的门槛会低一些,关键是单个用户的价值很高,大多是你的应用的潜在的使用者;

     

    3、差异化体验,这里其实又说回产品层面上了,假如QQ音乐和酷狗音乐都提供同质化的服务,哪用户其实选择那个应用都OK,只有通过一些差异化体验去告知用户,用我们的产品获得不一样的东西的时候,用户才可能去做一些选择和尝试。比如某款国外的浏览器就是将书签功能和亮度调节功能最大化,我发现国内身边好几个朋友都在使用;

     

    4、用户关怀及情感化设计,当产品开始满足核心用户需求的时候,要学会通过用户关怀和情感化设计让你的用户对产品更加认可,可以考虑通过节日闪屏的方式,定期电话回访用户的方式,回复用户微博提到的关于产品的意见,形成用户关怀,让用户感觉被重视,当然能够设计一个符合产品形式的吉祥物就最好不过了;

     

    5、微电影,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一个好的视频能够带来数万到数百位的点击量,而一旦进入社交网络,甚至可能形成数万的转发,并形成更好的品牌和口碑影响。不过这个个人认为只是一个辅助的推广方式,不能完全将一个产品寄托在一个视频的创意上面,这个风险很大。但如果精力足够,推个符合产品特征的微电影,效果应该不错,陌陌早期的两个微电影其实都很不错,我相信当时绝对带来不少的传播和口碑,最近有个“师兄帮帮忙”的微电影也是不错的案例之一。